咨询电话
欢迎来到追赶网

宁阳县复圣公园

2021-03-25

坐落在鲁西南大平原上宁阳县城东的复公圣园,是一个新建的园林,占地面积606亩,北靠悠悠汶水,东邻泰沂山脉复圣:即:颜回,字子渊,是孔子**得意的徒弟,七十二贤之首。

  坐落在鲁西南大平原上宁阳县城东的复公圣园,是一个新建的园林,占地面积606亩,北靠悠悠汶水,东邻泰沂山脉复圣:即:颜回,字子渊,是孔子**得意的徒弟,七十二贤之首。孔子称赞复圣颜回有四德,即:强于行义,弱于受谏,于禄,慎于治身。颜回 贫居安贫乐道,无欲外财,孜孜求学于孔子。孔子赞其曰:“箪食,一。颜回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“复圣”,于“亚圣”孟子,“宗圣”曾子,及“坐怀不乱”的“和圣”柳下惠同为德行的化身,滋润维护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。复圣颜回第52代颜子安贫守道,无欲于外财的高风亮节,将给人们留下深深地思索、警示和教化。宁阳县委、县政府站在历史与文化的高度,打造“复圣”公园,既有传承特色的理论思谋,也有根植文学的优雅气质,它以精深国学文化为精髓,以孔子和颜回代表的中国儒家文化为主线,体现了“尊”和“敬”两个主题,弹奏出时代的**强音。



重点景观要素
  孔颜乐处
  “孔颜乐处”代表了中国儒家思想的**境界。“复圣”颜回一生克己复礼、安贫乐道,把追求“仁”和“礼”作为自己**的人生追求;他一生追随孔子,孔子追求“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”,而颜回“一箪食,一瓢饮,不改其乐”,师徒二人这种自得其乐的境界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。儒学到宋代发展为程朱理学,“孔颜之乐”的精神境界演变为“圣贤气象”。朱熹将“孔颜之乐”概括为三重境界:鸢飞鱼跃、无一夫不得其所、万物各得其所。体现了一种豁然的人生观、**观和**观。
  第一个层次“鸢飞鱼跃”的境界,是超越了个人的“私我”,心不再系于物,从而达到“无我”的境界。所以说“鸢飞鱼跃”境界是一种“小我”的境界,但是**层次的“小我”境界。
  第二个层次“无一夫不得其所”境界,是由原来的“小我”而进到整个人类的“大我”境界。如果说“鸢飞鱼跃”还只是个人“得其所”的、“独乐”的境界,是“独善其身”,那么“无一夫不得其所”境界便已经是整个人类“得其所”的、“同乐”的境界,是“为人”的道德境界。
  第三个层次“万物各得其所”的境界,就不仅是“小我”、“大我”应该“得其所”、“遂其性”,而且**中的万物都应该“各得其所”、“各遂其性”,是一种更为宏大的**。
  圣贤气象
  “圣贤气象”所表现的是“孔颜乐处”的人格境界。宋初大儒学家周敦颐将“孔颜乐处”阐述为“化而齐”与天为一的境界,把自先秦以来对“君子人格”的崇尚转变成对“圣贤”理想的追求。儒学发展到到宋代理学家程颐、程颢那里,“圣贤气象”这一命题正式确立,二人从时代精神、审美境界等多个角度孜孜不倦的论述了“圣贤气象”的各个层面,使之成为“孔颜乐处”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。因此“圣贤气象”这四个字是对“孔颜乐处”这一儒学命题的**阐释。
  君子四道墙
  强于行义;弱于受谏;怵于待禄;慎于治身。《孔子家语·六本第十五》
  孔子说颜回有这四种道德,这四种道德分别是:“实行道义时很坚强,接受劝谏时很虚心,得到官禄时戒惧而警惕,立身行事时很谨慎。”看似简单的四个要求,却是君子修仁的**境界。
  “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”
  是“尊”文化的至高境界:孔子的道德与人格越体会就越会觉得高尚超拔,孔子的学问理念越钻研就学会越觉得博大精深。
  “夫子之言,不可不思”
  是“敬”文化的至高境界:我们的老师孔子的话都非常有道理,一定要仔细地思考钻研。
  天下归仁
  这是孔子教诲颜回“何为仁”时说的一句话。天下归仁是孔子对于理想**的一种完美想象,也是大同**的重要特征。“仁”的思想是我们的国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,就是为了推行自己的“仁政”思想,虽然在当时并没有被列国所采纳,但在汉代以后,“仁”的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而影响了中国文化数千年之久,真正达到了“天下归仁”的境界。即使在今天,“仁”的思想对为政理国、为人处世仍然具有**其重要的借鉴意义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儒家文化对实现“中国梦”伟大理想的重要性,在新的历史潮流下,大力弘扬以“仁”为主体的儒家思想,即是继往开来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发展力量的壮举,又是我们承担起展示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。
  “善”始于足下
  “善”是中国文化中一个久远而又永恒的话题。《国风》中说:“善者,德之建也。”“善”是一个人道德品行至高境界的表现,儒家文化讲究“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”,“善”是处世为人的根本。复圣颜回一生研习孔子的学问,服君子之道,讲仁义执业,实现自我修养的提升和人际关系的和谐,本身就是对“善”之境界的不懈追求。
  “勿以善小而不为”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千古名训,“善”是一种至高境界,但也需要从脚下开始一步一步地实现。北广场的这个地刻“善”字,就是要传达一种“善始于足下”的文化思想,从而使传统文化融入市民生活,使“善”的思想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种文化自觉。
  明心湖
  中国的儒家文化强调“明明德”,“明”是传统文化中士君子彰显自我修养与道德教化一种方法论,也是提升自我德行的一种**追求。
  佛家讲究的是“明心见性”的追求,也是佛家文化中自我修养的一种至高境界。湖取名为“明心湖”彰显了儒家文化与佛家文化的一种深层结合,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采众长与博大精深。
  此外,明心湖与中心“尊悟”区其他人文景观相互配合,通慧桥,慧明楼,明心湖,各个景观一气呵成,体现出复圣公园独具特色的文国学化逻辑。
  颜回晒书处
  “晒书”是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读书文化,是文人墨客显示自身才学与志趣的一种特殊方式。传说有一次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到楚国,在乘船渡过一条河时,突然骤风大起将船吹翻了,师徒几人都落入水中,随身携带的书简也一同落水浸湿了。孔子大急,与众弟子们一起将书救起。上岸后,孔子心中焦急,想寻找一个晒书的地方。由于颜回目力**好,很快发现了远处的一座四面无倚、顶部平坦的山丘,于是就向孔子建议到那里晒书,孔子紧皱的眉头才终于舒展了,命颜回带领众弟子们将书搬到山顶铺开晾晒。
  “晒书”展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魅力,是带有典型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“雅事”。“颜回晒书处”是颜回做为“圣人”的经典阐释,既使得整个园区有了文韵书香之感,又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更加富有文人情调的颜回形象。
  春生塘
  “春生”体现的是一种盎然的生机。宋代的大理学家程颐、程颢曾经评论说:“仲尼,元气也。颜子,春生也。”是说孔子的儒家学问是开天辟地的,是博大精深而无所不包;颜回的儒家学问像春天新生的生命一样充满生机和自然的活力,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,“春生塘”体现出复圣公园生命朝气、灿烂生辉的景象。
  居敬亭
  体现复圣公园“敬”的主题。“居敬”取自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居敬而行简。”表示“持身恭敬”的意思。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,李克强对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引发热议的“大道至简,有权不可任性”做出详细解释,如何做到简,就要秉承“居敬而行简,无乃大简乎?”的大道至简的境界。
  奉尊亭
  “尊”既突出了复圣文化中“尊”的主题,又能够表现出对长者的尊敬之意,与旁边的“融昭园”相互呼应。
  公园内桥的名字及解释



  正己桥
  “正己”是儒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。传统文化讲究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所谓“修身”就是“正己”的意思。“正己”是做人、做事的前提和基础,是君子言行的支撑,颜回曾说过“吾闻知诸孔子曰:言人之恶,非所以美己;言人之枉,非所以正己。故君子攻其恶,勿攻人恶。”君子为人做事不要说别人的坏话,这对增加自己的美德和端正自己的言行没有益处,所以君子“正己”的方法就是不要说别人的坏话,而要多寻找自己的不足。这体现了传统的儒家思想中推己及人的思想,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  思勉桥
  “思”和“勉”是儒家自我修为的一种方式,要勤于思考,自我勉励。宋代理学家朱熹在《朱子语类》中说过:“是圣人不思不勉,从容自中处。颜子必思而后得,勉而后中。”意思是说,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已经达到了不思、不免就可以从容自处的境界;“复圣”颜回一生遵循孔子的教诲,勤于思考、自勉自励,**终使自己达到了“圣人”的境界。对我们来说有一种激励的积**意义。
  处一桥
  “处一”是儒家文化中为人行事的**境界。颜回一生遵循孔子的儒家之教,从容自处,富贵贫贱处之如一。宋代的大儒学家周敦颐曾经发问:“夫富贵,人所爱也,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,独何心哉?”**得出的结论是颜回“见其大而忘其小”。“见其大则心泰,心泰则无不足,无不足则富贵贫贱,处之一;处之一则能化而齐,故颜子亚圣。”意思就是说颜回的心胸非常宽广,心宽广就会泰然自若,进而就不会感到不满足,没有不满足之感就没不会在乎贫贱富贵,任何的生活境况都能处之如一,所以他认为颜回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。所以“处一”所讲究的是一种面对生活的内心境界,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商业区琳琅满目世俗气象时,能够提醒我们保持一种旷达、自若的心境。
  通慧桥
  此桥连接的是“尊悟”区,这座楼是一个佛家主题的建筑“慧明楼”,儒学与佛学具备国学中同等的包容特性,尤其以颜氏之儒为代表,兼容并包,提倡“君子和而不同”,复圣公园的慧明楼,则是至和至悟的代表,在这里一赏佛家的风华的同时,更能体验儒释合一的微妙,感悟“禅儒”的奇妙体验。
  语非桥
  “语非”讲的是对待朋友要敢于讲诤言。《孔子家语》中讲到:颜回问朋友之际如何。孔子曰:“君子之于朋友也,心必有非焉,而弗能谓吾不知,其仁人也。不忘久德,不思久怨,仁矣夫。”与人交朋友,如果觉得朋友说话、做事不对,那么不能说自己不知道,而要及时说出来,这才是仁德。真正的仁义之士,再久远的恩德也不会忘记,再深厚的仇怨也不要计较。这是一种“君子之交”的典范。
  预恕桥
  “预恕”讲的是仁者的言行问题,颜回认为,“一言而有益于智,莫如预;一言而有益于仁,莫如恕。”意思就是,预先做好准备是**的智慧,懂得“宽恕”是**的仁德。“预”和“恕”是儒家文化中君子圣人言行的准则,也是对我们现代社会中的言行提供了一种标准。
  退省桥
  “退省”是儒家文化中自我修养提升的一种方式。孔子在赞扬颜回好学时提到过,“吾与回言终日,不违,如遇。退而省其私,亦足以发,回也不愚”。这个故事讲的是,孔子教导颜回一整天,颜回对于孔子的言传说教都表示非常的赞同,看起来好像很“愚笨”,但孔子“退而省其私”,回来私下自己想了想之后,又觉得颜回的言行也能给自己带来启发,才发现原来颜回并不愚笨。“退省桥”强调了一种自我修身、自我警醒的文化氛围。
  园内小品雕塑
  颜回善听
  引自《孔子家语·颜渊第十二》孔子在卫,昧旦晨兴,颜回侍侧,闻哭者之声甚哀。子曰:“回,汝知此何所哭乎?”对曰:“回以此哭声非但为死者而已,又有生离别者也。”子曰:“何以知之?”对曰:“回闻桓山之鸟,生四子焉,羽翼既成,将分于四海,其母悲鸣而送之,哀声有似于此,谓其?而不返也,回窃以音类知之。”孔子使人问哭者,果曰:“父死家贫,卖子以葬,与之长决.”子曰:“回也,善于识音。”
  颜回问仁
  引自《论语·颜渊第十二》颜渊问仁。子曰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”颜渊曰:“请问其目。”子曰: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”颜渊曰:“回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。”
  不迁怒,不贰过
  引自《论语·雍也第六》哀公问:“弟子孰为好学?”孔子对曰:“有颜回者好学,不迁怒,不贰过,不幸短命死矣。今也则亡,未闻好学者也。”
  颜回好学
  引自《论语·先进第十一》季康子问:“弟子孰为好学?”孔子对曰:“有颜回者好学,不幸短命死矣,今也则亡。”
  一箪食,一瓢饮
  引自《论语·雍也第六》:“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”
  颜子攫甑
  引自《孔子家语·在厄第二十》孔子厄于陈蔡,从者七日不食。子贡以所赍货,窃犯围而出,告籴于野人,得米一石焉,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,有埃墨堕饭中,颜回取而食之,子贡自井望见之,不悦,以为窃食也。入问孔子曰:“仁人廉士,穷改节乎?”孔子曰:“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?”子贡曰:“若回也,其不改节乎?”子曰:“然.”子贡以所饭告孔子。子曰:“吾信回之为仁久矣,虽汝有云,弗以疑也,其或者必有故乎。汝止,吾将问之。”召颜回曰:“畴昔予梦见先人,岂或启佑我哉?子炊而进饭,吾将进焉。”对曰:“向有埃墨堕饭中,欲置之则不洁,欲弃之则可惜,回即食之,不可祭也。”孔子曰:“然乎,吾亦食之。”颜回出,孔子顾谓二三子曰:“吾之信回也,非待今日也。”二三子由此乃服之。

相关文章

宁阳4084